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

澳洲-雪梨歌劇院





經緯度:東經151:13  南緯33:52


相對位置:澳洲東岸


雪梨歌劇院:
雪梨歌劇院位於澳洲雪梨,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,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,已成為雪梨市的標誌性建築。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,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
雪梨歌劇院坐落在雪梨港的便利朗角(Bennelong Point),其特有的帆造型,加上雪梨港灣大橋,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。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。
除了用作觀光、演出歌劇芭蕾舞劇、以及音樂會之外,雪梨歌劇院還是澳大利亞歌劇團、雪梨戲劇團和雪梨交響樂團的所在地。歌劇院由新南威爾斯文化部的子機構--歌劇院管委會管理。
雪梨歌劇院主要由兩個主廳、一些小型劇院、演出廳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。兩個大廳均位於比較大的帆型結構內,小演出廳則位於底部的基座內。其中最大的主廳是音樂廳,可容納大約2500人。設計的初衷是把這裡建造成為歌劇院,後來設計改動了,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臺被推倒重建。音樂廳內有一個大風琴,是由羅納德·沙普(Ronald Sharp)於1969年1979年製造的。它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鏈桿風琴,由10,500根風管組成。
主廳中較小的一個才是歌劇院。由於當初是將較大的主廳設計為歌劇院,小廳被認為不太適合做大型的歌劇演出,舞臺相對較小而且給樂隊的空間也不便於大型樂隊演奏。曾因改造擴建而耗時多年。
其他附屬設施則包括戲劇院、影院以及攝影室。一些免費的公共演出也經常在入口的階梯前舉行。
作者:烏特松 Utzon, Jorn
(1918.4.9,丹麥 哥本哈根∼ )
  丹麥建築師,以設計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聞名。該設計生動有力,想像豐富,但也存在一些問題。1937∼1942年他在哥本哈根建築學院學習,畢業後到斯德哥爾摩居住了3年,受到瑞典建築師阿斯普倫德(Erik Gunnar Asplund)的深刻影響。1946年曾在芬蘭建築師阿爾托(Alvar Aalto)處工作過半年。早期的主要作品有兩棟建在丹麥的住宅(1952∼1953)。 1956年在雪梨歌劇院設計競賽中獲首獎,贏得國際聲譽。但因設計新穎,採用一系列帆狀的薄殼,施工上出現各種問題。雖然他於1966年辭去該項工程的工作,歌劇院仍於1973年9月落成。他設計的赫爾辛格(Helsingor,1956)和弗雷登斯堡(Fredensborg,1957∼1960)兩個住宅區,對周圍的地形運用得很好。他設計的作品曾多次獲獎,包括1978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獎。




以色列-約旦河

經緯度:北緯31.30、東經34.45
相對位置:以色列東岸
約旦河:
阿拉伯語作Nahr Al-Urdunn,希伯來語作Ha-Yarden。
  西亞的河流。源於敘利亞境內的赫爾蒙(Hermon)山,向南流經以色列,在約旦境內注入死海,全長360餘公里(223哩),是世界最低的河。約旦河谷地實際上是西亞、東非大裂谷的一個組成部分。平均寬約10公里(6哩),最窄處在加利利海(深度為209公尺〔686呎〕)兩端,最寬處在傑里科(Jericho)一帶,寬約24公里(15哩)。約旦河有3條河源︰哈斯巴尼(Hasbani)河、巴尼亞斯(Baniyas)河、達恩(Dan)河,交匯於胡拉盆地(Hula Basin)。盆地原是一片沼澤,植物繁茂,在1950年代時排水造田,現已有耕地6,000公頃(15,000)。河水流經盆地後注入加利利海;出海而南,接納了3條主要支流(其中以東岸的耶爾穆克〔Yarmuk〕河為最大),進入果爾 (Ghawr)平原。沿岸階地被間歇河所切割,形成遍布深溝峻壑、崎嶇不平的劣地。幹河河道曲折蜿蜒,加利利海至死海的直線距離僅100餘公里(65哩),而河道長度為200多公里(135哩)。最後,流經一個寬廣緩傾的三角洲,注入死海。
  胡拉盆地年降雨量550公釐(22吋),而死海北端只有75公釐(約3吋)。約旦河每年平均流量約為6億立方公尺(212億立方呎)。約旦河水在灌溉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。但長期以來,僅傑里科有灌溉之利。果爾地區過去荒涼而貧瘠,冬季有牧民放牧牲畜,夏季則向高原遷移;自1967年在東岸挖成了長約69公里(43哩)的果爾溝渠後,地上已種上橘子、香蕉、甜菜、蔬菜等經濟作物。在以色列,除了胡拉盆地的排水系統及加利利海至貝特謝安(Bet Shean)的運河之外,已築成一項供水系統,它每年可抽取113億立方呎的約旦河水以供應中、南部地區。

巴西-嘉年華

絕對位置:西經23度31分48秒,南緯46度37分48秒

嘉年華:
嘉年華,(Carnival),是一年一度舉行的大型節日活動,有宗教習俗學校商業等之分類,透過聚眾歡樂,目的是宣揚某些主題,如豐收啤酒節。
嘉年華(Carnival)這個字眼的由來眾說紛紜,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的歷史由來已久。嘉年華會源於歐洲,不過卻在巴西發揚光大,至今巴西已幾乎成為嘉年華會的代名詞。巴西的第一場嘉年華會在1723年舉行,當時的人們沒有現在華麗服裝或遊行花車,他們用身邊可以拿到的用具(鍋碗瓢盆通通可以派上用場),甚至食物(雞蛋是最好的「武器」,另外蛋糕、麵粉、水…等等也不錯)在街上互相取鬧。到了1840年舉行了第一次的Carnival Ball「嘉年華舞會」,1855年第一個具規模的嘉年華俱樂部成立,此時的嘉年華會仍帶著濃濃的歐洲氣息。1907年出現第一支花車遊行隊伍,1928年則產生了Samba-Schools森巴學校,此時的巴西嘉年華會已逐漸有自己的風格。 現在的巴西嘉年華會已成為巴西一年中的最高潮時間,尤其是在里約舉行的嘉年華會舉世聞名,整座城市都會為之沸騰,從世界各地來參觀的遊客更是不計其數,嘉年華會大約在每年的2月末3月初舉行,通常會選擇週六開幕,延續到隔週週三中午結束,不過一般而言,在週四、週五期間全城的人就已經陷入一種「瘋狂」的狀態了(2000年的嘉年華會在3月4日至8日期間舉行)。其中最為著名的活動應該算是森巴大遊行,炫目的花車爭奇鬥艷、一個比一個火辣的森巴舞女郎、強烈的森巴節奏…讓人很難不融入其中,隨著音樂手舞足蹈了起來,加上酒精甚至迷幻藥的作祟,使得里約頓時幾乎成為一個「縱慾的天堂」,也因此,在會場常常可見當地政府所做的公益廣告,提醒大家小心愛滋病…等等的傳染。嘉年華會時期是巴西的旅遊旺季,無論是旅館、飯店甚至餐飲,都會比平時貴個1、2倍,此時的治安也是必須小心的,遊客在嘉年華會會場時必須注意自身的安全、身上攜帶的貴重物品…等等。另外,嘉年華會可不是免費參觀的,而且門票還所費不貲,一張票約在美金4、500元左右。



剛果民主共和國(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)-剛果河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
絕對位置:1°57′S, 30°4′E



相對位置:剛果和剛果民主共和國交界

剛果河是非洲中西部最大的河流,全長4700公里(以三比西河為源),列非洲第二位,僅次於尼羅河,幹流流經尚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安哥拉。剛果河流域是世界上第二大熱帶雨林區域,第一位是亞馬遜雨林。剛果河也是非洲第二大水量的河流。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均以剛果河為名。1971年1997年期間,現剛果民主共和國稱為薩伊,當時該國政府稱該河為薩伊河。
上游
剛果河的源頭位於
尚比亞境內東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區,源頭稱謙比西河,過姆韋魯湖後稱盧阿普拉河,向北與發源於坦噶尼喀湖盧阿拉巴河匯合後,過了基桑加尼附近的斯坦利瀑布後稱為剛果河,折向西流,進入中游。上游地區多湖泊沼澤

中游
進入中游後,剛果河逐漸改向西南,接納多條支流,最後與
烏班吉河合併,進入斯坦利湖金夏沙布拉柴維爾隔湖相對。金夏沙以下,進入下游。

下游
下游剛果河切穿
晶山山脈,河面變窄,多峽谷、急流和瀑布,經過馬塔迪博馬,在姆安達小鎮邊入海。

參考資料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
http://www.africa-taiwan.org/country/detail.php?c_common=Congo+(DRC)

安大略省-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Royal Ontario Museum


檢視較大的地圖 79°23」0』W43°39」10』N
皇家安大略博物館(簡稱ROM),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中心,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館。於1912年4月16日由安大略省政府創立,1914年3月19日開幕,至1955年止曾由多倫多大學管理。
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址位於女皇公園以北,多倫多大學校園東面,Bloor街及Avenue路十字路口西南角。博物館收藏展品包括恐龍近東非洲藝術品、東亞藝術品、歐洲歷史加拿大歷史文化等收藏,及6百萬件各種藝術品、考古學科學收藏品。






展覽館
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下設:
自然展覽館 (Natural history galleries)
禽鳥展覽廳( Gallery of Birds)
昆蟲展覽廳( Gallery of Insects )
哺乳動物展覽廳( Gallery of Mammals)
世界文化展覽館World culture galleries
中國館
中國建築展覽廳
中國佛寺藝術展覽廳
中國雕塑藝術展覽廳
愛琴海青銅時代展覽館
加拿大原住民展覽館
朝鮮館
日本館
特色:
*立體式的展示手法在一樓的世界各種文化的展示手法當中,利用玻璃櫃的穿透特性,以及交錯且區隔的擺設手法,讓參觀者幾乎可以由任一角度觀賞任一件古物。而在中世紀的瓷器中,整組的茶具如同坎入牆上的展示方式,呈現在參觀者的面前。這樣的手法讓參觀者覺得,可以看到展品的全部風貌,而非只是擺在平面上的一堆古物,不僅讓觀賞者容易觀賞,無形中也提昇了展品的價值。雖然只有兩個展示主題,但皇家博物館的展品數量多且分類清楚,走入每一個展區好似走入另一個世界,展區的設計相當符合該展出的主題。舉例來說:中世紀的用品及家飾區,連休息座椅也能配合該展區主題作搭配,讓參觀的人能融入那個時代的氣氛,恍若遊走在中世紀的城堡中。
*休息區也可以展示--休息座椅的有聲故事在此區還有另一個令人激賞的設計:當參觀者需要休息時,在角落會有一個內凹的休息區,除了座椅外,可以看到座椅背後牆面有一幅精美的歷史故事繪圖,上面以雙語(英、法語)寫著歷史故事的主題,在座椅一旁設置了兩個按鈕(英、法語),當按下按鈕後上方的揚聲器便會播出該主題的故事,讓參觀者在休息時,還可以藉由說故事(語音)的方式了解歷史,充分利用了休息區作為展示的另一種手法。
*可回收再利用的展示箱在自然界歷史的展區中,我們又看到一些不錯點子。自然界歷史是個很廣泛的主題,皇家博物館將它劃分成幾個類別,每個類別都各在一個區域作展示,如果類別中還有一些可以獨立出來的小主題,可以在牆的某一側開闢一個小空間作為展示,裡面展示很簡單,但是比較值得參考的是裡面的小單元。每一個小單元,例如毛毛蟲的生態,將一些必要的標本及工具,全都擺放在一個木盒中,藉由木盒內側的說明,參觀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該主題的知識。除此之外,藉由木盒內的操作說明,參觀者也可以很容易自行操作,以了解該主題所傳達的知識。這樣的展示設計或許不夠醒目,但是,該主題由於放置在木盒中,很容易作為回收利用,當下次展出的主題與此木盒所展示的內容相關時,木盒就可以再利用。這樣可以為新的展示主題增添不少內容,如果符合主題的木盒夠多,甚至可以節省不少展示的製作經費。此外,由於展示品裝置在木盒中,很容易收藏放置,只要維持必要的溫度及濕度即可。類似這樣的作法還有將相關的小標本放在主要展示品下方的抽屜中,利用抽屜櫃子上方的說明引導參觀者打開抽屜一探究竟,不僅節省了展示空間,也滿足人們窺探的慾望。
*探索教室是該博物館的另一個特色,裡面設計成類似教室內的遊戲區方式,然後以桌椅圍成多個獨立區域,搭配幾位解說員解說不同的主題,並配合不同的展示箱(木盒),以及展示抽屜,讓小朋友在此處獲得動手做的樂趣。舉例來說,化石的主題便有一個展示箱,裡面擺放各種化石模型,藉由紙張及彩色筆,可以讓小朋友玩拓印。另外的展示區裡,擺放著一些如同萬聖節的衣物,其實這是一些讓小朋友扮成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的戲服,一旁的牆面上的大鏡子可以讓穿戴好的小朋友看到自己的樣子,對面一區便是仿製的盔甲及盾牌(非塑膠製品),一樣可供穿戴,此兩區全與兩大展示主題相關。這樣的展示方式可以讓小朋友了解:知識的探索可以是很有趣的一件事。
*讓小孩子針對主題發揮的小教室在主要展示區域中,有時會發現,某個角落被設計成類似小教室的地方,搭配展示區的主題,在這個小教室中會針對主題提出開放性的問題,然後讓小朋友發揮他的想像力回答,並寫在紙上,導覽員會挑選比較好的作品,公佈在一旁的公佈欄上,讓參觀者瀏覽。